小寒节气养生指南
节气特点和风俗
按顺序小寒是廿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,也是腊月迎春中的一个节气。小寒的节气特点是:天渐寒,尚未大冷。但从多年来的气候记录中,小寒却比大寒冷,可以说是全年廿四节气中最冷的节气。
“三九补一冬,来年无病痛。”这句民谚精辟地概括了此节气是有的放矢地“进补”的最佳时期:人们经过了春湿、夏暑近一年的消耗,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,合理的进补既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,抵御严寒侵袭,又能使来年少生病,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目的。
好人生健康专家温馨提示
日常活动及起居篇:
(一)预防负辐射综合症。严寒季节,室内气温和墙壁温度有较大的差别,当墙壁温度比室温低6℃时,人在距离墙壁50厘米处会产生寒冷的感觉,这是因为冷辐射或称为负辐射所导致的。人体反应可表现为血压升高,心跳加快,尿量增加,感觉寒冷,易诱发心肌梗塞、脑出血、胃出血、关节肿痛等症。所以在严寒的季节,我们要注意预防负辐射综合症,具体措施是:远离过冷的墙壁和其他物体,睡觉时至少要离开墙壁50厘米以上。
(二)适当戴口罩。严冬时节,人们往往喜欢戴口罩预防感冒,其实这种习惯不好。因为人体鼻腔中的粘膜,血液循环十分旺盛,冷空气经鼻腔吸人肺部时,一般已接近体温。人的耐寒能力可通过锻炼来增强,如果经常戴口罩防冷,反而会使人体变得娇气,稍一遇寒就会患感冒。
(三)搓手好处多。搓手的做法很容易,那就是双手抱拳,移动双手转动,在转动过程中使手的各部分互相摩擦。经常将双手在一起摩擦揉搓,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:预防冻疮的发生;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;使手指更加灵活自如,对大脑也有一定的保健作用。
饮食篇
俗语“冬吃萝卜夏吃姜,不劳医生开药方”,这是一种“补”;民俗中在冬日适当多吃点羊肉、狗肉的习惯,也是一种“补”。食补效果较好,但不要千篇一律,本着缺什么补什么,顺其自然为好。一定要注意,千万别贪恋油腻、辛辣的食品,应以益气、填精为主,佐以润燥。
中医认为寒为阴邪,最寒冷的节气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,从饮食养生的角度讲,要特别注意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,防御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。日常食物中属于热性的食物主要有鳟鱼、辣椒、肉桂、花椒等;属于温性的食物有糯米、高粱米、香菜、荠菜、芦笋、南瓜、生姜、葱、大蒜、大枣、桂圆、木瓜、栗子、核桃仁、杏仁、羊肉、猪肝、猪肚、火腿、狗肉、鸡肉、鳝鱼、虾、酒等。特别要提出的是,小寒时节正是吃麻辣火锅、红焖羊肉的好时节。
下面介绍一个适合于小寒食用的食疗方法:
羊肉枸杞煲
原料:羊肉250克,枸杞10克,葱、姜各10克,盐2克,胡椒粉调味。
制作方法:将羊肉洗净切块,入砂锅,放入葱段姜片,枸杞,再放入冷水,微量盐,加热至沸,改微火煲制20-30分钟,加入剩余的盐及胡椒粉调味即可。
功效:补肾气,壮元阳。
适用于:肾虚劳损,阳气衰败所致阳痿、腰脊疼痛、头晕耳鸣、听力减退、尿频、遗尿者。
身心护养篇
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节气之一,关节痛、颈椎病、心脑血管疾病都容易发病,此时在起居上一定要注意保暖,尤其是对肩颈部、脚部等易受凉的部位要倍加呵护。对于老人家,则在保暖的同时还要注意通风,密切防范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。
在精神调养方面,应宁神定志,避免情绪过于激动,保持心态乐观,莫要忧虑伤神。
在运动锻炼方面,应遵循两项运动原则,一要在日出后才开始锻炼,二是准备运动不可马虎,应待身体暖和后再脱衣锻炼。运动要适度,莫要练到大汗淋漓,锻炼后要及时穿衣,避免寒邪侵袭。运动项目可以选择快走、太极拳、滑雪、跳绳、踢毽子等;如果遇到下雪,则更是欢呼雀跃,打雪仗、堆雪人,很快就会全身暖和,血脉通畅。